我们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吧。

第一,是《质量效应》三部曲对BioWare的意义。《质量效应1》发布于2007年11月20日,而彼时的BioWare呢,刚刚于同年10月为EA所收购。可以说,这个TPS+RPG的太空歌剧新IP是BioWare给EA的一个投名状,也是对市场的妥协。

BioWare沦为被EA收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:叫好不叫座的《翡翠帝国》的失败。《翡翠帝国》是BioWare的第一个自有IP(请别跟我说Shattered Steel),但是惨到两年的开发卖了差不多90W份,可以说血本无归。。可以说那时候BioWare就知道自己的喜好远远没有市场的胃口重要。在那之前它也是顺风顺水,和黑岛们这些神级工作室合作,拿到手的也是很强的IP或改编权,诸如D&D,星战。

于是BioWare痛定思痛,祭出了《质量效应》。《ME1》可以说呢,算是一个《旧共和国武士》的无光剑画质提升版,很多游戏设定和系统都是直接换了个皮就拿过来了。但是算是稳中求胜的一个尝试,太空歌剧+突突突,是北美玩家眼里的最爱之一,配上BioWare本身最强的RPG打造,《ME1》的成功是意料之中的。

《ME2》是BioWare把自身的系统打磨得最“圆润”的一作:论角色的互动程度,它没有《龙腾世纪:起源》自由丰富,论世界观和剧情的深入,它比不上《旧共和国武士》最后一幕的惊艳。但是它确实是BioWare玩起来最舒服,最有趣,沉浸度最高的游戏了。

《ME3》不谈了,光以它对BioWare的影响,甚至还比不上《仙女座》。

《ME1》帮它在EA站住脚跟,《ME2》东山再起、《ME3》,龙腾世纪们给了它一张免死金牌 -- 要是别的EA旗下的子公司、工作室做了《仙女座》这种游戏已经被EA解散了,才不会有一个再试一次《圣歌》的机会。

《ME》系列的几款游戏未必是BioWare做的最好的那些游戏,但个人认为是对B社最重要的几款游戏(尤其是就算去掉仙女座,也有超过1500W份的系列总销量)。

第二呢,从游戏本身来看,这个系列虽然非常优秀,无论哪一作,都没有“打破”或“重塑”过什么。它不像《DOOM》、《沙丘》这些游戏一样重新定义一个类型,或是像《半条命》《辐射》一样“发前人所未发”,更别说更早那些横空出世的前辈了。(楼上朋友说的“第一个在RPG类型中引入第三人称射击(TPS)战斗方式的游戏”比较欠妥,00年前后这种类型就有了,知名的比如《绝地学院》)。《ME》更像是一个内外功都修炼到巅峰的选手,但是没到独孤求败或是开宗立派的地步。在RPG里质量(PCgamer评分三作都均分都超过90)和销量(1500W总销量)能够排到最顶尖的IP,类似于金轮法王或是裘千仞?比如IGN以前就有做过史上最优秀的100款RPG,《ME2》落后《巫师3》一名没进前十,《ME1》领先《老滚5》一名,前二十个去掉ME系列都有好几个是BioWare开发或发行的比如《博德之门2》,《旧共和国武士》等。但是这种排名都是口水,这种榜单从来都是每个玩家心里都有一把秤,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。

另外《圣歌》如果质量越高《ME》的历史地位也会越高哈哈哈。